2019/12/30

要一直努力、一直前进...


记那一小股激动,希望未来可以提醒自己努力前进。

尽管处于Study Week,我还是相信自己的复习能力(其实并没有,我边为自己的复习进度焦虑,边写着这篇语无伦次的感想),报名参加一场国际学术研讨会。这场次不大,人数不多。不过,来的学者和同学都大有来头。两天的研讨会结束,心里面总有一股细细的激动,很小很小,不会让我的表情闪闪发亮,却让我想写点什么,做点什么,为未来努力些什么。

这次会议大部分的课题都不是自己以后想发展的研究领域,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听各位学者报告的兴趣(除了有一些太过硬性的,鉴于我知识浅薄,着实无法消化)。听着那些在自己研究领域以外的课题,除了吸取额外的知识(说是额外,指不定以后还能将之与自己的课题联系在一起呢?),我也尝试去思考学者们是如何去发现问题,如何尝试去解决问题,研究方法是什么,做了什么实践,剖析现象的思路是什么,如何将他们的思路套用在自己的研究上,自己对待研究的心态有什么需要改善... 

很多很多。

当然,这些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只是,至少我尝试去思考了这些问题。

在这次的会议看到了不同大学不同学者的风采,有些老师的报告方式真的很精彩,很风趣,总感觉我会很愿意上他们的课(笑)。第二天的会议快结束的时候,我跟身边的朋友说,这些学者真的很厉害,能在短时间内接收那么多、那么长、那么复杂的评语和建议,消化,然后认认真真不含糊地回应,不是一味的点头接受,而是包含着自己的见解,替自己的研究适当地辩护,也虚心地分析其他人的建议,说明可以如何纳入自己的研究。我在想,到底是要有多大的知识体系,才能支撑自己接受和回应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和同学给予不同方面的建议。我深刻意识到自己阅读量之浅薄(其实很早就知道,只是对自己一直都很放纵)。默默地下定决心不可以再这样放纵自己,阅读量应该要追上来。

在这次的会议上,我也看到了很有趣的事情。无论是做任何领域的研究都有的共同点就是当一个人投身在自己喜欢的课题、喜欢的研究领域时,在分享成果、与学术界讨论的时候,那个人总是在闪闪发亮的。他会很想要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他会希望别人可以给自己更多的feedback,让自己能站在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是我从每一位报告的学者中看到的现象。而一位学者在报告的时候,其他学者认真地思考、认真地提出疑问和建议,也让我觉得很佩服。另外,看着这些报告,我觉得很多很小的细节都可以有很大的开展,所以平时要注意小细节。注意小细节之后要开始找什么东西支持自己的推理,所以阅读量很重要,阅读量高,就能快一点联想到跟你注意到的细节相关的知识点/理论/论证等。

难得出席很优秀的研讨会,强迫自己一定要认认真真拜读这些学者和报告同学的论文(当然,有些太过硬的我还是放弃了)。每位学者的背景不同,学术训练有所不同,写论文的风格也有所不同,我也见识到不同论文的写法。会议上,一位爱丁堡的博士在评论的时候说一位拉曼大学的博士的论文写得很美,堪称典范(那位拉曼大学的博士也很有个性,我挺喜欢的),也谈论到是否该有“我” / “I” 的出现。这位爱丁堡的博士说她是觉得应该出现的。我也一直在思考写论文是否该使用“我”这个字。其实在我看来,我是觉得可以有“我”的出现的。反而在写这些非学术性的文章,我更想把那个“我”给藏起来(笑)。我总觉得写学术论文是一种对话,跟读者的对话,而不是像课本这样在灌输一堆知识。我在跟你说我做了些什么、我认为什么、我觉得什么。那你当然有权反驳我,来一场学术辩论。当然,也还是会有一批人认为应该把“我”给藏起来,保持所谓的“中立”。或许是学科上的不同?我也不能随意为此下定论,毕竟我的阅读量还不高,要努力地提升—— 再提升—— 但无论如何,我觉得,若不参加这次的研讨会,我一直都呆在中文系小小的地方,看着身边来来回回一样的作业写法,对自己的学术写作估计也不会有太大的提升,一时间又很感谢自己当初匆匆忙忙,莽莽撞撞做的决定了(笑)。

但,真正让我心里有一股细微的激动的,是研讨会上两位来自爱丁堡大学的博士生。他们分别报告了关于饮食和文学的题目。第一位是个台湾人,操着一口很台湾腔的华语(笑)。我对饮食的课题很有兴趣,尽管我觉得他还可以将之分析得更深入一下,甚至是跨领域一些(考虑到自己不清楚他具体的领域到哪里 / 博士论文研究目的,就没在会议上提出建议了)。另外一位博士生,听口音是中国人,报告的是抗战时期南来文人笔下的香港。随意翻了一下这两位的履历,着实佩服他们。后一位报告的博士生,本科居然是管理学,后来在香港考了两个硕士文凭再到爱丁堡读博士。恰好第二位爱丁堡博士生报告完后是小休时间,我们同学间聊起时说到,因为他们每个阶段都去了不同的地方,所以视野真的很广,研究范围的跨度也很大。大家都很赞同的点头。确实,确实。我一直回头看他们的风采,心里偷偷想着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往学术路线发展,是否也能像他们一样,坐在一个学术研讨会的台上,发表、接受评论、回应评论呢?话说,爱丁堡是我很向往的大学之一,估计这一点也让我对他们有不同的憧憬吧。

另外,这学期因为一些原因让我对文学研究的某方面有着很大的疑问,也是其中一个我出席这次研讨会想要解决的问题。只是,会议的讨论并没有回应我的问题,反而是一位学姐给我的答复让我有点茅塞顿开。学姐跟我分享她的处理方式,我是十分赞同的。但我还是依旧坚持自己对于文学研究某些方面的看法,同时也理解到,在自己阅读量不足的情况下,我的质疑是无用的,或是说,我是无权利去质疑的。所以,追根究底,我还是需要提升自己的阅读量啊(笑)。

在出席研讨会之前,我给自己计划了未来三年要完成或达到的目标。出席会议之后,那股想要继续前进的想法更强了。之前因为受到的一些挫折和自己的心态的不正确,一度想要放弃这好不容易萌生的梦想。后来,可能骨子里还是不想放弃吧,还是想为自己拼一拼吧,最后还是捡回了那颗蠢蠢欲动的心,把目标摆在遥远的那方,告诉自己要努力前进、前进、再前进。不替自己争取一回,又怎么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那个能力呢?

昨天回程路上朋友提起他因为这次的研讨会有了这个想法,跟他分享我关于这方面的资讯之余,也和他谈起自己的目标。路上聊了很多,很开心自己在这条路上并不孤单。家人男友都很支持我做的任何一个选择,但是有在同样处境的伙伴一起走在同样的路上,还是感觉十分温暖的。

目标设定很简单,但是达成目标的过程是艰辛的。要达到一个目标,就要在不同的方面做出很多很多的努力。似乎很久没有认认真真为自己争取过什么了,或许,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给自己的20多年的人生来点不一样的色彩。

嗯,要努力的事情很多,其中一项就是把这次的考试考好。

该复习了。

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