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春季学期每门课的小趣事。
Researching Social Media / 社交媒体研究
0 / Information School开的课。选修课。这次我不是唯一一位来自文学院的学生了,有好几位修另外一个硕士课程的同学也有修这门课。不过,我仍是唯一一位翻译系的学生。
1 / 其实去年学年初选课时,这门课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因为在上一份工作我对社交媒体分析就有点力不从心。但我选择的Digital Information专业无法选修字幕课,只能在Digital Business和Researching Social Media之间选一门。没有对比没有伤害,两者之间我对后者的兴趣还是稍微多一些,最终便选了这门课。后来学期初看到这门课的课纲时,内心简直万马奔腾,特别感谢上学期的自己。
2 / 这门课主要学习如何使用社交媒体数据来回答研究问题,类似研究方法课,只是专注于社交媒体。前几周的课主要说明如何收集社交媒体数据(从最传统的阅读到使用API下载),中间插播一堂研究伦理,后面则是社交媒体数据的分析方法(Content Analysis 内容分析、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自然语言处理及Social Network Analysis 社会网络分析)。每个主题会有一堂在讲堂上的大课,然后一周在电脑室上的实践课。讲堂和电脑室都在那——遥——远——的——新建筑。第二学期依旧得翻山越岭去上课。只是幸好,不是早9。
3 / 我很喜欢每个主题有大课和实践课的安排,因为我是一个需要实践和例子来理解理论的人。虽然最后的社会网络分析我有听有做没有懂。对这门课的记忆主要是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六度分隔理论),即互不相识的两个人中间大概只差六个人;还有Leonhard Euler的Seven Bridges of Königsberg(柯尼斯堡七桥问题)。
4 / 这门课的每一堂课我都能切切实实地学到新知识,并为之雀跃。但让我强烈感觉「受益匪浅」的课是研究伦理课。因为社交媒体的普及,很多人都把数据截取、引用和发表当成理所当然,却忽略了背后要考虑的问题和因素有千千万万。那堂课后我实际感受到了这里的学界在做研究时考虑研究伦理之严谨。(没有对比没有伤害,默默吐槽上学期我们语文和文化学院的研究方法课里的研究伦理还真是敷衍得可以。)
5 / 这门课的负责老师是一位年过半百(但却看不出来年过半百)的老师。说话很轻,人很亲切,每堂课都会强调「有任何问题尽管问」或是「欢迎课后来找我」。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后一周的课上他在转场时说了「Okies」。是「Okies」哦,是「Okies」哦,不是「Okay」哦。天啊——
6 / 我只是惊讶于那个反差感。这位老师是资讯专业数一数二的人物,翻开专业课本会找到他的书章,研究课题涉略很广但不离其宗,还在之前执教的大学开发了一款分析社交媒体数据的软件。虽然从第一周开始我便知道他不属于「威严」老师一派,但是「Okies」也太—— 也可能是我反应过度了。
7 / 插播趣事一则。在NLP的实践课上,我发现老师提供给我们的一个Python小程序卡壳了。那小程序是选择性的课后作业。跟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后,老师先把造成问题的代码移除,跟班上说等他修好了再通知我们。课后我闲来无事(其实是不解决就觉得过不去)便开启Google找解法之路,中间莫名修好了却不知道自己确切干了什么(因为都在一顿试一堆解决方法,又不熟悉跑代码的界面设定,不知道到底哪一个解决方法是对的)。尝试了一阵子终于确定了解法,便兴冲冲地发电邮给老师。老师很快回复说他迟点来试。当天晚上便发一封电邮给我说他用我提出的方法解决问题了,还问能不能在代码里署名这是我建议的解法。我记得当晚看到老师邮件的第一反应是「老师晚上就别工作了,陪陪你妻子孩子吧。」
8 / 一开始在找解决方法时无意间跟老师提起「这是我第一次搞Python」。老师看着我说「You must be kidding」。突然好奇,如果我跟老师说我是翻译专业的,老师的反应会是如何呢。但第一次认真看Python程式是真的。从去年便一直想学,但因为没有实际需要建什么就没动力去搞。时至今日仍旧处于Hello World和一堆不值一提的基础功能的阶段。除了那次帮老师修程序。
9 / 这门课的期末作业是要在老师提出的二十几个主题范围内,选一个主题范围,设一个相关的研究问题,拟一份需要使用社交媒体数据的研究计划。老师在第一周就上传了期末作业的指示,让我们有时间构思题目。一开始我便想了好几个,过后决定做回老本行,确定了主题,选定了社交媒体平台。为了避免一顿徒劳,我在第三、四周构思好整体框架后,便发电邮给老师确认是否可行,之后也陆续发了一两封电邮确认细节。老师每次的回复都会提到「You have an interesting research question!」我每次看到那句话都在想老师是真的觉得有趣呢,还是只是礼貌性地回复我。毕竟英国的interesting,十有八九的意思是「我不懂你在说什么但我还是得装作我知道你在说什么」或是「我其实不赞同但是没关系」。(当然,既然老师的形象是亲切善良的,我愿意将这个interesting解读成真正的有趣。)
10 / 这份作业前前后后耗了我好多周(对不起我太懒惰算了),从2月断断续续写到5月。让我又气又庆幸的是,Meta在我写完数据收集方法的一两个月后更新了API,而我在报告截止的前一星期才发现这件事。好处是,我的方法不需要像之前那么复杂。坏处是,我得把整节内容擦掉重写。当然,还是成功赶在截止日期前五天把作业写完交上不再见。上星期作业成绩发下来,内心简直万马奔腾,花那么多周写的努力没有白费啊——
11 / 最后一周课程总结,老师在课上回答期末作业的问题。在说明报告需要提到「研究价值」时,老师解释了如何找到「研究空白」,如何为自己的研究设置合适的范围,不会过窄而无法发挥,也不会太过庞大而无法处理,让你的研究有价值。听完老师那一席话,我心里想的是「啊,原来是这样的思路啊,所以你才能产出那么多文章啊」。接着又觉得「其实做研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当然,后者的想法只是一瞬的。听厉害的人说话当然觉得什么都很简单。过不久我又看着我的论文焦躁了。
12 / 最后,必须说,Information School的Blackboard真的不会让人失望。依旧非常整齐,真是赏心悦目,是我Blackboard泥潭中开的第二朵莲花。
——
Localisation for Linguists / 本地化
0 / 选修课。由两位老师共同授课。
1 / 还记得我在上学期的Translation Technologies(翻译科技)课说,这学期会有一门也涉及翻译软件的课吗?就是这门。
2 / 还记得我说这学期不会再在那间有着光开机就得等个10分钟上下的电脑的电脑室吗?我以为真的不会再去了。结果第三周又回到这间电脑室上课,主要原因是原本的电脑室的投影机方向太奇葩(虽然电脑开机很快 ;w;)
3 / 所以如果课前我没什么事儿的话都会提早10分钟到,然后浩浩荡荡地(并没有)帮一排电脑开机。日行一善,消灾解难。
4 / 这门课偏向实践。整个学期学习了软件、网站、游戏本地化的概念和实际操作,SEO(搜索引擎优化),还有一门以Adobe Photoshop图像编辑。课程最侧重的还是网站本地化。我觉得是因为软件、网站和游戏之中,网站是比较容易找到课件的。
5 / 最后一门正课上的是Project Management(项目管理),就是几个人组成一组搞角色扮演来处理从老师那里发来的「委托」。委托的内容是要本地化一个游戏。我们得翻译游戏开场的一小部分对话、重新录音、改字幕。看到游戏开场的对话从英文变成中文,字幕从英文变成汉语拼音(哈,那游戏不支持中文字),真的觉得好神奇。(配音的那位同学的声音真的很赞)
6 / 期中有个不计入总分的评估。是个组别呈堂。一组分析一个网站,讨论本地化过程中技术、文化和语言上的挑战,提出大致的本地化策略,然后为这个「项目」开价。很幸运的是组员大部分都很给力。复活节假期最后一周开了个线上会议就把事情给解决了,分数也很棒。组别作业必须是组员都在线上才是组别作业啊。
7 / 期末作业是本地化一个专卖鹿肉的爱尔兰农场的网站。老师给我们的网站是她已事先改过代码的。我特地谷歌了那农场,想看原本的网站长什么样,发现这农场的鹿肉前些年因为食安问题被禁卖了,不知解禁了没。
8 / 想去查看原本的网站是因为,老师给的网站设计与我的审美不大相符(咳嗽)。各种不一致和错字一直在挑战我对网页设计的底线。「没关系这只是作业这只是作业」我跟自己说。一路说到我不再需要再打开这个网站。
9 / 唉,翻译的时候得一直写「鹿肉」,偶尔眼快没看清就按键盘,把「鹿肉」写成了「卤肉」。
10 / 我在之前的部落格文章少提了一个选择来这里上硕士课的原因。那被我遗漏的原因是,我看到学校网站上写着「在翻译科技课(这里泛指翻译科技课,不只是上学期的那门课)里表现最好的学生将免费获得一个翻译辅助软件的使用权/许可证」(那软件基础配套就要价200多镑了)。因为是一大段一大段文字里的一小句话,所以我之后忘了提。
11 / 为什么会突然提起?因为上星期五和论文导师见面(我论文导师也是这门本地化课和上学期翻译科技课的老师),谈完正事后老师跟我说「你是本地化课里作业分数最高的,所以你可以免费获得那软件的许可证哦」。我不是一个很会聊天的人,所以我说了「谢谢」之后,下一句说的是「哇,那我可以开始我的自由接案之路了耶」。现在回想起来,还真谢谢老师那么亲切地接下了我这无厘头的回复。
12 / 今天收到老师的正式电邮通知。那封电邮同时发给了我和另外一位同学(哈,那位同学是学霸,我不意外)。我才知道原来在上学期的翻译科技课里作业拿到最高分的同学也可以免费获得这软件的许可证。
13 / 老师在电邮里点了我的名补上一句跟我说「其实这两门课(翻译科技课和本地化课)里,你的作业分数都是最高的,但很可惜,一人只能拿一个许可证」。没问题哦老师!我很知足!有拿到就好了!
14 / 我一直羡慕隔壁院(Information School)全学年成绩最好的学生可以拿到几百镑的奖金(虽然机会渺茫,但是who knows!),然后感叹我们学院没设这样的奖金。现在仔细想想,要拿到这软件只需要在一门课上表现最好即可,跟隔壁院要用一学年的成绩和一整群学生竞争比起来,难度小很多。这软件基础版的价格也和那几百镑的奖金差不远。四舍五入也不比隔壁院差,还是成功把喷出去的学费用不同的形式攒回来一丢丢。
——
相关阅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